三台山
发布时间:2015-12-03   资料来源:   责任编辑:朱敏

三台山

三台山位于志丹县城南约17公里处的周河下游东侧,海拔1240米,南北走向,南北长2.3公里,东西宽约0.6公里,山体为红色砂岩,山上三座峰台如连珠,故名三台。山体奇特,遗址保存完好,顶上松柏挺拔,峰低有古代凿的石窟寺,旁为陡崖,山后与烽火台相连,登山道路为一条在山体上凿成的台阶,宛若天梯,景观较为独特。

顾名思义,三台山是由连续的不同高度的三座山连接而成,三山各有千秋,依势而成,又相连成为一个整体。游者站于山下仰视,扑面的第一台反倒会逼视着游人,因其势险峻,那蹲踞之势宛如一只巨猴,,猴的脸面上外探出,仿佛就压在游者的头上,细体察,真觉得呼吸都有些局促。小城之石,均为红砂岩,这种岩石多经不得风雨磨蚀而不倒败,着实难得,令人急想要一观那山的幽深处到底是何模样。

进山门,拾阶而上,几盘几转,也有几处分支石路通往别处若干石窟,但游者心情却总集中在主干石路台阶上。台阶开凿不知已有几百年,被那上下往来的游人脚步磨得倾斜而光滑,需小心着脚下上心行走,否则真有滑跌的危险。石阶约一二百级,虽不漫长但却沉积着历史,步于此阶,人便不免想象到多少年前多少先人曾留脚印在此,他们是何人因何事在此登临,其心情与今日的游者有何异同,历史与现实比对着走路,那情趣是别致的。倘若你耐得住急迫,自然是要去旁逸斜出的那些小路上走走,最近的是一座关帝庙。关公秉烛读春秋的故事被塑造在这新庙里。关公本人是,因为完美的崇拜,人就做了神,至于完美敬拜他的理由,大概是源自于关老爷的忠诚大义吧,是不是关公能为叩头下拜的信徒们做些实际的帮助,没人说得清。再往高的石阶转弯处,是一个小规模的石窟,但因为缺少维护,雨水裹挟着泥浆几乎把他灌满了,只隐约能看出那洞顶残留的几片旧壁画,飞云走舞众神飘逸,到底是哪朝哪代何等神灵故事,已不可知,只空留了人们的想象。倒是这石路,满布酸枣的棘刺,很有几分荒凉中的沧桑感,路阶被风雨水冲刷的干干净净,不见微尘,令人心生的是佛的高境。

继续往高,石阶愈陡,加上倾斜与光滑,行者不免要“四脚着地”,徐徐缓上,若是艳阳高照日,那石头就被晒得滚烫,一二百的台阶竟然能爬出一身汗来,一半是因为灼热一半是因为紧张。石阶的接近尽头处,成一石门,山风过洞,清凉可佳。据说洞中本有文字,但却被岁月磨去了,成为憾事,也许那正是考察这山这石这洞窟的依据。我曾三登其山,竟从未发现半个字在。过了洞,是一缓台,山草青青,正可凉那身汗,坐于草间回身看,感觉山势愈发陡峭了。探身看脚下的立壁,峰头外突,有些眩晕感,人放佛飞在空中,飘然又遽(ju)然。放眼望去,群山环绕,一条长水漫流山下,曲折回环,不知来于何处去往哪方,失意者不免要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至于是否会“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泪下”则全在游者心境,毕竟今日之世不同于陈子昂时代,这也不是幽州台。站在缓台向上望,早先所见的那些巨型石猴就在头顶,气势高峻又险,仿佛是天外飞来坠落在山顶的,又像是天工粗雕而成的,经历风雨日久,坑洼点点,凹凸遍布,嶙峋突兀,层层积累,上端倒比下面大了许多,好像随时都可能倾倒但又感觉足可竖立千年。尖峰处生了一苍然古柏,树龄余千年,横斜着从巨石西北侧探出,脚跟紧抓着石头,风过时呼呼有声,似泣如诉。古柏迎寒沐暖,早看朝阳升,暮见夕阳落,正是三台山历史的见证者。树下点缀着星星绿草和着苍柏,共同映衬着血红岩石,游者立于石下,仰视而生悲怆或激昂情怀,胸中往往悠发之情顿生,感慨之意瞬出,探视天地,或沧桑或豪迈,自由一帆他人难解的心境。及至穿过此巨石猴到第一台的西面,便见一月亮门静立于峭立崖上,砌门的红砂岩似遭过烈火德邦炙烤一般,熏染的一片又一片,这里也许是硝烟弥漫出,兵家相争之地。近门的荒草凄凄,说明此处少有人迹,这也是自然景观的引人处。观此门,恍如一只巨眼大睁,又仿佛张大了的口,诉说着此台层理斤的故事。巨猴石是三台山第一主峰,想登此台一览必得过月亮门,穿一条二十米的长廊,廊子钢柱石底,其形粗狂。廊的右侧排列众多石窟,只可惜其中壁画和塑刻几乎破败尽了。其一是因为红山岩本不耐风雨侵蚀,其二是此地虽高僻仍不免遭受祸乱之害,那些失去脑袋的石刻显然是文化大革命小将们的杰作,小将们在十年里不知搬掉了多少石刻人塑的脑袋,竟然连这荒僻之地也搜索到了。走廊尽头向北,是一溜向上的台阶,登完此阶,眼前一亮,这是到了第一台的最高处。台正中端立一座近年新建的庙宇,至于其中是何方圣神,无题无字,难以确知,比之旧窟,虽靓丽有加,但不能令人心生敬意,毕竟它不过是短暂的记忆,而非悠远深厚的历史。台的西侧,正是那棵千年柏,枝桠突兀苍劲,如千臂一般向外伸展,老树新发,枝头横指西天,为第一平台平添许多苍然古色。

站在第一台西崖边纵眼远眺,山下周河横贯南北,千百年来,沉积处山下这一马平川,一条柏油路布于川上,正如平川上的一条大动脉,车流远远不息,于是这河,这川,这大道就成了有机组合,脚下的世界便令人觉得活跃有了生气。 此情此景,怎不激发游者的勃然胸怀。倘若聚得十万壮士于此山下演武操练,山上高台正是最佳指挥处。一代能将,十万雄兵,山上锦旗飘动,令旗挥舞,山下人阵群群,挥舞如风,喊声震天,烟尘腾升中,队队骠骑往来驰骋,英雄豪气盖天地,何等飒爽。或许数百年前,这般景象在这里上演过,这般想象,更是让游者神思不已,那山就有了更多的色彩了。从第一台下去,穿过一长满绿草的平坦处,北边人教崾岘,便进了第二台。这崾岘很短,但坡下却能见到崎岖石面,生满石花,依然是苍然之色。东面能看到第二台脚下的几处石窟,但是已经被改做了新庙,里面塑了新的神像,我也进去观看,手艺倒是还好,但是从文物的审美看,未尝不是一种破坏,历史的痕迹已全然没有了。

第二台有两处入口,对着第一台的入口已然断裂,不知什么人在上面搭了几条竹子架板,踩上去晃晃悠悠,好在高度并不大,否则胆小者该腿软了。第二出入口在台东,也是到第三胎的通路,只是要走一段羊肠小道才能。

上得第二台,心境自然又有不同。第二台是以古朴庄重见长的,因为其上生有几十颗翠柏,柏与龟,常常是长寿与恒久的象征。所以古今人喜欢多植柏树,来寄托安康长生之意。三台山上有这么多柏,且年代久远,足见这里也曾有过繁盛,但究竟什么人盘踞于此,已难考证只能是靠想象了。台之南侧石岩被人为挖凿过,成一山门样式,可以想到百年、千年,这崖是装有大门的,或许是类似城的吊桥,铁链拴着铁门,供人出入上下,这也是曾有人居的证明。二台之柏,遍布其上,其中以最顶端同根柏最为奇特,两树同根而出,出了地面一分为二,各之南北一方,仿佛是两只大手臂,其形又多变异,中间一段横平与地面,根据被摩而致于光滑推测,常常有人蹲踞之间,流连万般山景,诸多柏皮糙而经脉分明,此山多石,土壤稀薄,树却能生得极健壮,正是因为柏的生命力强盛,不惧环境瘠薄才至于将生命两字发挥到极致。站在二台上望前台,遥遥相对,两台好像两座骆驼,储存了无限源源之力。

三台山的第三台,已经退化严重了,其实只不过是个土石的峁而已,虽也有一处高踞的峰崖,但相比前两台,气势韵味都差得远。倒是后台远处的一座烽火台成了最好的风景,站于三台远望高高的烽火台,游者想象着远古时狼烟升入天际,警号长鸣,战火又起,马蹄嗒嗒,新讯又到。“倘若能攀附于那耸立的烽台,纵眼四览,群山漠漠,昔日昏黄,东去不远就是秦直道通经之地,怀古之情怎不油然而生。只惜秦皇汉武去久矣,唐宗宋祖又何在,历史的大河流淌甚盛,冲刷着万众生民,都淡然而逝了,唯此自然壮观犹存于世,厚重至于令我们敬仰,此般景象,不由我们不感慨生命何其短暂,唯写得千古文,做得千古事,方能与世长存。

上一条:洛河峡谷


      

志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志丹县信息化办公室承办

电话:0911-6625188  网站标识码:6106250020

ICP备案号:陕ICP备13008539号陕公网安备 61062502000009号

志丹县社会事业大楼307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