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9-12-26   资料来源:   责任编辑:

 

2008年2月28日在志丹县第十六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志丹县县长  白小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我县强势推进率先跨越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科教奠基、跨越发展”战略,奋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志丹,较好地完成了县人大十五届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按新口径统计,全县GDP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23.8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总量和人均量分别位居全市、全省第一。财政收入在较高基数上稳定增长,总收入继续位列全市之首,达到24.6亿元,增长10.3%,其中地方收入11.4亿元,增长18.9%。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27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47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9412元,分别净增315元、1497元和1103元,增幅均创我县历史新高。科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以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使我县连续三年蝉联“陕西十强县”和“西部百强县”,成为全省15个经济管理扩权强县之一。
      工商经济支撑作用强劲。全力支持石油开发,深入开展了油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活动,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会和生产调度会,积极协调解决石油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永宁采油厂全年新打油井875口,其中安装投产693口,生产原油11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1.7亿元,上缴财政13.6亿元,各项指标稳定增长。在石油工业的有力带动下,农副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等显示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48.7亿元,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7.1亿元,增长18.4%。运输、商贸、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私营企业75家、个体工商户305户,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亿元,增长18.7%。
      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县财政投入支农资金1.05亿元,增长7.5%,农业产业开发取得新进展,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92亿元,增长5.9%。全县新种优质牧草5.4万亩,建成专业村74个,发展专业户1010户,多元化养殖趋势日益明显,草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7%。新发展大棚465座、弓棚1060座,累计分别达到2465座和1778座,单棚增收幅度较大。召开了苹果产业论证会,制定出台了发展苹果产业的决定、规划及相关政策,改造老园1000亩,新建果园1.4万亩,果园累计达到2.22万亩,实现了良好起步。粮食总产达到5.53万吨,商品率达到40%。退耕还林成果不断巩固、县城“两山”景观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我为志丹种棵树”活动全面启动,新造林5.22万亩,补植补栽31.6万亩,绿化公路477.5公里,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县称号。认真实施流域治理、坝系建设项目,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0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增长42.3%。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又好又快竞赛活动,在抓好16个续建项目的同时,启动和实施了县城防洪河堤建设等12个重点项目及城南大桥亮化等35个一般项目,创造了项目建设的“志丹速度”。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县城品味显著提升,12个小城镇竞相发展,28个新农村重点村焕然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新修高标准农田9000亩,新增农田灌溉面积2100亩。建成供水工程80处,新打机井23眼,解决了1.34万人的饮水问题,成为全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示范县。新修乡村油路178公里、砂石路130公里,油路、砂石路通村率分别达60.8%、97.4%。新架农电线路143.4公里,实现了全县户户通电目标。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90%,总用户达到15.4万户。新发展有线电视66个村3397户,转换数字电视10073户。新建沼气池2230口,农户覆盖率达到34.1%。首批14个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顺利建成。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财政、医疗、养老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试验取得新成果。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加西洽会和杨凌农高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签订引资合同8个,合同金额2.42亿元,到位资金1.3亿元;签订贸易合同5个,成交额4540万元,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考核指标。
      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县财政投入资金2.1亿元,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增长67.9%。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主线,新一轮教育“四制”改革深入推进,“双高普九”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两基”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4%。大力发展文体事业,组建了红都艺术团、民间说唱艺术团和残疾人艺术团,组织编排了一些有影响的歌舞剧目,城乡文体生活明显活跃。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建和维修7所乡镇卫生院,建成100个村级卫生室,农民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覆盖率分别达到92.3%和38.5%,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减。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双创”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荣获省级卫生县城和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称号,省级文明县城创建通过省上调研测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年初承诺的10件为民实事基本办结。“两个低保”覆盖困难群众12191人,下拨各类救灾救济金210万元,资助应届贫困大学生365名,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通过与石油企业和民营企业多方协调,全年安置新增就业人员1075名,消除零就业家庭116户,组织劳务输出1.4万人,帮助农民工追缴拖欠工资110万元。投入扶贫资金2178万元,实施移民搬迁485户1945人,3300人实现脱贫。认真贯彻落实三项基本国策,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成效显著,成功处置了杏子河流域“8·29”原油泄漏事故,饮用水源地保护、油区环境和县城大气污染治理继续加强,计生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9‰以内。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安全隐患整改积极有力,“四项指标”不断下降,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三基”工程扎实推进,治安环境明显好转,连续两年实现刑事案件“零命案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认真贯彻《信访条例》,扎实开展“三排查、三落实”活动,实现了到市赴省去京“零上访”,成为全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试点县。积极支持人民武装工作,双拥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有效落实人大各项决议及审议意见,积极与人民政协、群众团体和各界人士加强联系。组织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意见、建议31件、政协提案88件,办复率均为100%。坚持推行政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全民法律意识普遍增强,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全面实施目标责任考核,不断完善抓落实机制,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审计监督和执法监察,实行“问责、问廉、问效”。积极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切实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统筹做好其他各项工作,工商管理、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民族宗教、税务、统计、物价、盐务、烟草、人防、档案、文物、老龄、方志、农机、防震、气象、水文等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县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全县上下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在推进率先跨越发展中化解了一道道难题、办成了一件件实事、赢得了一个个荣誉,中省市先后有18个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志丹的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又迈出了率先跨越发展的新步伐!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我县总体上仍为欠发达县区,一些指标还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较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三次产业结构中,石油工业一枝独秀,一产和三产所占比重仅为6.3 %。石油开发后备区块严重不足,增产增效空间狭小,后续工业尚未形成,财政收入增长困难和支出需求迅速膨胀的矛盾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附加值不高,农民缺乏稳定的增收来源。第三产业发展仍停留在运输、餐饮等传统领域内,旅游、保健等新型服务业发展缓慢。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实力弱。加快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二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很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强。项目管理不够规范,预算外项目不时冲击财政预算。城镇建设缺乏亮点,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升城镇化水平、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三是体制机制制约较为突出,招商引资和跑项目、争资金力度不够,等、靠、要思想严重,需要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四是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降耗治污任务艰巨,安全生产、来信来访、社会治安等压力较大,社会潜在矛盾增多,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繁重。五是少数部门单位不同程度存在贪图享受、作风飘浮、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现象,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贯彻落实市三次党代会和县十八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职的开局年。做好今年工作,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党的十七大确定了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更加重视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石油等能源产品需求旺盛,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石油工业的带动支撑作用将继续强化突显;我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被确定为全省经济管理扩权强县之一,发展经济的自主能力明显增强,符合县情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已经确定,广大群众富民强县的愿望更加迫切,各级干部精神振奋、干劲倍增,率先跨越、争先创优的势头日益高涨。这些都为我们调整结构、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国家实行“两个防止”和从紧货币政策,要求新开工项目必须符合“八项要求”,全市经济增速加快,周边县区竞相发展,我县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我们必须坚决克服盲目乐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消极畏难的思想,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意识,树立只争朝夕、奋力追赶的意识,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推进率先跨越发展、建设和谐志丹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把握新机遇,争创新优势,谋求新突破,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按照县委十八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25亿元,其中地方收入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0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上年实际涨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2.6%和2.0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着力推进草畜业、棚栽业、林果业和小杂粮开发,不断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延长产业链条,努力在加快产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上实现新突破;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商兴县战略,强化石油开发协调服务,巩固石油“龙头”地位,大力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在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镇带动、项目支撑战略,集中精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加强项目争取、前期准备和建设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土地、资金约束,努力在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上实现新突破;必须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在促进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
      (一)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揽,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着力解决“县富民穷”问题。
      优化布局,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开发水平。产业是富民的基础,也是我县的薄弱环节。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和教训,我县产业开发认识更加统一、目标已经明确、发展思路趋于成熟、扶持政策更加完善配套。我们要坚决按照今年县委1号文件的总体要求,立足我县资源禀赋,坚持“主攻草畜业、突显棚栽业、培育林果业、做精小杂粮”的产业开发思路不动摇,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激励作用,着力提升示范村,不断扩大推进村,集中连片,板块实施,扩张规模,努力培育各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草畜业要按照“饲草奠基、草畜为主、一村一品、示范带动”的思路,大力推行“草、畜、沼”循环生产模式,积极推广品种改良、畜圈保温、科学防疫和先进饲草处理等实用技术,提升养殖效益,使之逐步成为覆盖全县的主导产业。在山岭村、拐沟村,积极推行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主打白绒山羊和秦川牛两个品种,努力形成“农户小规模,区域大覆盖”的发展格局;在川道村、城(镇)郊村和石油开发集中区域,鼓励发展生猪、土鸡、蛋鸡、奶畜等规模化、标准化、多元化养殖。全县新种优质牧草10万亩,新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50个、专业户1000户。棚栽业要按照“优化布局、政策牵引、强化管理、科技提效”的思路,坚持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并重,在洛河、周河、杏子河流域有条件的地方,以弓棚建设为重点,统筹发展精细菜、大田菜,实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使之真正成为川道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拳头产业。全县新建大棚200座、弓棚600座,种植大田菜16000亩,总产量达到3600万斤。林果业要紧紧抓住全市苹果北扩战略机遇,紧盯建设10万亩优质山地苹果基地县的目标,按照“山地建园、集中连片、高点起步、打造品牌”的思路,狠抓新园建设,注重老园改造,加快技术服务、苗木繁育、市场营销和储藏加工四大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健康成长。全县新发展山地苹果1万亩。小杂粮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思路,充分利用基本农田,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精细开发,打响叫亮“保安”品牌,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
      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切实把抓农业的重点放在产业上,把抓产业的功夫用在服务上,着力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引进和推广,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推动农业科技入户,促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保障农业健康发展。完善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实施农业信息网络延伸工程,推进电子农务等信息服务,新建农村信息服务站50个。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秩序监管,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坚持用以工促农的理念实施产业开发,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培育新型农民组织体系。抓好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建设,壮大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健全企业、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推动产业主体多元化和农民组织化,实现农、工、商一体化。强化农业投入保障体系和扶持政策。按照中央“三个明显高于”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严格落实县上已出台的有关奖励扶持政策。今年,县财政列支2200万元扶持农业产业开发,其中1000万元用于草畜业,500万元用于棚栽业,300万元用于苹果业,200万元用于小杂粮,200万元用于农业龙头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贷款贴息;列支1500万元支持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切实加强农业投入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改并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和“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基础奠基、示范带动、整村推进”的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实施,抓紧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和总体规划,加快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进一步调整新农村建设思路,以川道和公路沿线为重点区域,以旧村改造为主要形式,以移民搬迁为补充,以村庄建设为基本切入点,整合项目,捆绑资金,突出特色,板块推进。在抓好上年重点村配套完善的基础上,今年完成12个重点村建设。逐步建立群众主体、政府支持、项目配套、社会帮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坚决禁止大包大揽和大拆大建。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线,突出抓好产业配套,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治理、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努力建设富裕家园、生态家园、和谐家园。
      统筹兼顾,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县财政安排80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全年新修通村油路14条148.74公里,通村砂石路11条86公里;完成世行农村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项目,推进全国饮水安全示范县建设,实施人饮工程43处,解决4524户1.8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新建、改造淤地坝20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新建沼气池2000口。坚持推进村庄整治工程,努力实现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气、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目标。继续加大以白于山区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力度,建设8个扶贫重点村,实施移民搬迁485户,实现2231人脱贫。
      提高素质,努力培育新型农民。坚持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政策形势、民主法制、公民道德、市场经济、产业开发为主要内容,坚持农闲集中教育和平时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按照“农民自愿、订单培训、政府补贴、一专多能”的原则,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努力培养一大批农村生产能手、技术能工、经营能人,增强农民发家致富的本领。要树立转移农民富农民的新理念,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组织实施好万人劳务输出工程,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探索,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村用乡代管”制度,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全面推行村务公开。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有序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协调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和水权改革。抓住国家放宽农村银行业市场准入机遇,积极支持发展各类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村小额信贷覆盖面。
      (二)着力调整工业结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切实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破除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抓手,下大决心推进石油工业增产提效,下大功夫扶持非能源工业产业,加快培育企业集群,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财政增收源。
      进一步巩固石油工业支柱地位。石油工业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必须牢固树立支持石油开发就是支持全县发展、服务石油企业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思想,全力支持境内各石油企业加快勘探开发,实现增产增效。要有效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以巩固百万吨级油田为目标,一如既往地支持永宁采油厂抓勘探、拓区块、增储量,走边探边采、采探一体、强力推进、纵深开发的路子,不断扩大产能建设,进一步拓展与科研单位和兄弟企业的技术合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重点抓好旧井挖潜改造,积极实施注水工程,努力降低油井产量递减率,千方百计提高资源采收率和利用率,确保原油产量稳步增长,年内永宁采油厂产销原油达到120万吨以上。积极做好钻前征地、布井、施工等协调服务工作,继续加大油区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偷盗原油和生产物资的违法行为,巩固和强化志丹境内无偷油成果。按照“支持长庆、发展延长、合作共赢”的要求,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内石油企业加快发展的决定,加强与境内各石油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增进企地友谊,使其更好地在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就业安置等方面履行义务,实现企地互惠共赢。
      大力推进工业企业集群化、园区化。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思路,立足培育经济发展后发优势和农业产业开发需要,把握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方向,紧紧抓住省上支持建设100个产业园区的难得机遇,努力实施“三群一园”发展战略。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积极扶持双河豆制品厂、羊绒精梳厂、鹏翔公司、丰元公司等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增产增效,实施规模强企、科技强企、品牌强企,实行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业。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引导扶持民营经济创办加工业实体,大力发展种类多、效益好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建材业集群。根据城乡建设需要,落实专项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建材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积极研制开发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培育石油配套产业集群。围绕石油勘探开发,鼓励发展探、采、修等配套服务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壮大发展规模。加快工业园区化步伐。以双河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为平台,积极开展园区申报、规划、建设工作。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加快完善双河工业园区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制定准入条件,强化跟进服务,年内实现企业入驻建设,力争早日投用。
      大力推进财政增收多元化。坚持把财源培植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落实“依托工业、挖掘三产、开发农业”的强财举措,着力培植一批利税大户,努力改变单一财源结构,从根本上增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后劲。按照税收征管法制化、信息化、公开化的要求,依法加大收入征管和税收稽查力度,真正建立起由国税、地税、非税组成的收入征管体系,确保应收尽收。切实抓好各类财源项目的申报、争取和管理,力争到位项目资金和转移支付补助有较大幅度增长。继续实行县、乡(镇)财政分灶吃饭,鼓励乡镇开辟财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有保有压、有控有促的原则,严格控制乡镇、部门的一般性开支,确保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重点部位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积极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着力改善金融环境,扩大信贷规模,提高融资能力,实现金融与地方经济同发展、共繁荣。
      (三)着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
      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又好又快竞赛活动,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用项目张扬优势、配置资源、聚拢资金、支撑发展,促进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为目标,在抓好续建项目的同时,集中实施好县城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材市场、计划生育生殖保健中心、河滨路建设等5个重点项目,力争年内投入使用。配合市上贯通省道303线路基工程,做好延安—志丹—吴起高速公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城南大道与303线的延伸对接工程和彩虹大桥、杏张路改造工程,农业综合大楼建成投用。开工建设城南社区、妇保站综合业务楼、农业扶贫开发综合服务站、公安指挥大楼、歌舞剧团办公楼、县城垃圾中转站和高级中学操场等项目。要坚持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的路子,把小城镇摆在“大战略”的位置,按照乡建乡管、县上支持和“规划先行、突出特色、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以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引导产业聚集、人口聚集、经济聚集,促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县财政列支2000万元,用于完善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优化各种经济要素配置,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努力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
      全面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坚持以县城为中心、以建制镇为支撑、以乡村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详实搞好各区域、各项目的控制性、修建性规划,形成较为完整的规划体系,保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有章可循。在服从规划的前提下,强化对城市总体建设和单体建筑风格的定位,突出区域、项目、个体的建设特色,精心打造亮点工程,有效提升城市品位。全面加强城镇水、电、路及供暖、供气、排污、休闲、购物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载体,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积极推行“统一领导、以块为主、分工负责、规范运作、社会监督、依法管理”的城市管理机制,继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细化落实市容市貌管理责任,实现城镇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要坚持重心下移,把环境整治活动向背街小巷延伸、向农村道路延伸、向村庄院落延伸,全面改善城乡面貌,努力营造文明、便利、安全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志丹县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行项目统领统管,将重大项目完成情况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项目包抓领导,切实把前期准备、立项报批、资金筹措、质量工期等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到实处。要坚决杜绝财政投资项目不进入项目管理的违规做法,确保建设项目规范有序实施。要全面落实项目建设法人制、公开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终身追究制,严禁肢解和转包工程,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实践检验。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严格按设计要求掌控工程量和投资规模,严格控制项目超概算、超规模和随意变更设计。要认真落实建设项目投资评审和预决算制度,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切实加强在建项目管理,在符合程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开工、快建设,确保早日投入使用。
      (四)着力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全面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高潮,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强力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抓好豆制品厂改制,妥善解决好生化厂等改制企业遗留问题。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改革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试行财政投资项目代建制。财政资金要以项目为纽带,主要通过注入资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密切政银企合作关系,搭建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制定出台扩权强县实施细则,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经营领域,放宽准入条件,降低市场门槛,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措施,积极支持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在我县投资置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扩张。年内召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表彰优秀企业及其创业者。要下功夫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问题,设立贷款贴息资金,激活民间资本,推动全民创业。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鼓励其以收购、兼并、入股的方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要把今年作为招商引资的决战年、突破年,将招商引资列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考评,推动全员招商、全民创业。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和重点区域,抓住“东资西进”的历史机遇,把视野放在东部发达地区,紧盯大公司、大集团,吸引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志丹。坚持“大跑大支持、小跑小支持、不跑不支持”的思想,进一步落实乡镇和部门责任,积极策划、论证和储备一批好项目,夯实招商引资基础。进一步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开展招商,推行代理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今年,重点围绕城南山体窑洞群、污水处理厂、天然气供应、洗浴中心、灵皇住宅小区四期工程、太白山“农家乐”、三台山旅游开发和县城南段改造等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商,实际引资达到1.2亿元以上。
      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把优化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作为大事来抓,既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又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建立投资环境考核评价体系和问责机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政府及相关部门定期向社会发布有关产业政策、投资重点、市场需求等信息,定期征询、听取投资商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损害客商利益的人和事,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五)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有效保护环境资源,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加快生态大县建设步伐。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紧紧围绕创建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目标,抓住国家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机遇,强化补植补栽、林草管护、政策兑现、封山禁牧等工作,彻底消灭公路沿线“门帘地”,坚持不懈地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充分发挥国家林业骨干项目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外援项目和明星流域、油区井场、公路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形成更多的绿色板块和绿色长廊。要进一步调整县城“两山”绿化思路,由财政全额投资向社会募集资金转变、由移栽大树向大小树结合转变,充分调动机关单位、驻志石油企业和私营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我为志丹种棵树”活动。年内完成县城“两山”规划区内的绿化工程,新造林2万亩,绿化道路260公里。
      加强以减排治污为重点的环境保护。以减少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保护地表生态为主,认真落实石油等重点企业减排责任、目标与措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石油行业、重点河流污染治理,配合做好王窑水库拦污工程有关工作,突出抓好重点水源区、石油开采区和人口聚集区环境保护,巩固城镇大气质量。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坚决反对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从严查处环境污染事件。扎实开展全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推进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资源节约。严格落实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降耗指标与措施,发展环保节能产业。坚持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整顿搬迁公路沿线砖厂、砂场,实现集约化、规范化开发。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引进、推广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提高资源采收率。积极探索石油伴生气利用途径。实行更为严格的土地政策,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变更程序,有效控制非生产用地,加强土地收储整理,试行用地评价考核制度,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六)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全面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把加强社会保障、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公共服务,全面落实省上提出的民生八大工程和我县出台的惠民政策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努力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五免一补”和高中阶段教育“三免一奖”政策,将农村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由40元、60元分别提高到250元、385元。巩固提高“双高普九”成果,积极化解教育债务,启动全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推动教育由铺摊子、上项目的外延扩张向强管理、提质量的内涵发展上转移。继续深化教育“四制”改革,建立学校骨干体系、校长和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健全完善严格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加大我县与延安、无锡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切实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不断改进学校后勤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坚持发展高中、职中、加强初中、提升小学和教育向两头延伸的办学方针,抓紧薄弱学校改扩建,全面完成校建尾留工程,完成灵皇小区小学和县城第一幼儿园建设,积极争取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扶持资金,做好启动教育园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年内抓好县医院改造,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配置,继续加大村级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认真做好重大传染病的监测、防控和救治工作,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改革,将农村和城镇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80元,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大力整顿规范医疗服务收费,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大力弘扬婚育新风,加强生育秩序治理,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深入实施“幸福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建设文化名县的浓厚氛围,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战略规划与实施方案,争创省级文化先进县。打响叫亮红都保安、将军故里两个特色文化品牌,突出主打红色文化,挖掘整理民间文化,开发包装风景文化,完成志丹陵陈列馆装饰及布展,做好保安革命纪念馆建设的前期工作,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内容,促进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切实加强县乡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有效整合文化建设资源,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倾力推出《红都魂》、《红灯高挂》,精心编排《兰花花》,不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严格文化市场和网吧监管,净化文化环境。认真编纂《志丹年鉴》,搞好修志工作。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管好用好志丹体育场,努力提高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启动全国文明先进县创建工作。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文学艺术事业,进一步扩大农村有线电视和县城数字电视覆盖面,尽快提高县电视台装备水平,办好《红都》文学刊物,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
      切实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发,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认真做好科技普及应用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复查迎验工作,足额预算科技三项费用,扎实开展科技示范活动,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积极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本土人才,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在全社会形成重才、爱才、惜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扎实做好顺宁、纸坊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民工工伤和医疗保险制度。加强殡葬管理,完成殡仪馆和公墓建设。加强县乡供养机构建设,积极做好县城中心敬老院、孤残儿童福利院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已建成的4个敬老院进行配套完善,尽快投入使用。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强化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启动廉租房建设,通过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施农民安居工程,三年内消除农村无房户和地质灾害区危房。进一步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以创业促就业。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和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着力消除零就业家庭。实施职业教育人人技能工程,加强就业培训和服务,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重视加强社区工作,努力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切实改善社区民生。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的第一职责,全力保障社会大局稳定。努力维持物价稳定。加强粮食、主要农产品生产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做好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组织调运,保障市场供应。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执法,适时对特困群体进行价格补贴。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按照“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增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加强森林牧草、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高危设备、公共场所、输油管线和滑塌地带的监管,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公安“三基”建设,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吸贩毒、黑恶势力等各类刑事犯罪,持续做好油区治安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有效巩固“平安志丹”和“无命案”成果。继续加强信访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严明信访纪律,理顺信访渠道,落实信访工作责任,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上访,确保实现“一控三降”的目标。认真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障社会安定和谐。
      认真办好十件为民实事。启动顺宁、纸坊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养老难问题;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8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启动县城天然气供应工程,解决城区居民用气难问题;实施安居工程,解决干部职工和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实施城乡万座改厕工程,解决城乡居民如厕难问题;实施50个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向驻志石油企业争取就业岗位500个;增加县城一路公交运力,开通二路公交,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设立家庭贫困学生救助基金和优秀学生教育奖励基金;完成县城马岔市场、城南市场和建材市场及部分乡镇市场建设,方便群众农产品和建筑材料上市交易。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使命赋予新任务,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新要求。我们必须以崭新的面貌、全新的作风、创新的举措全面推进自身建设,努力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切实担负起强县富民的重任。
      (一)开拓创新重学习。要顺应知识经济的时代潮流,坚持向学习要决策力、创新力,牢固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力发扬勤于学习、乐于求知、勇于探索的作风,全面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改革创新的锐气、自我加压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志气,善于用开放的意识正视存在的差距,用超前的理念研究争先的思路,用积极的办法落实发展的措施,使各项工作更加富有前瞻性和开拓力,努力建设创新型政府。
      (二)以人为本重服务。管理就是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政府价值观,依法转变并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坚持“以民为本、以客为尊”,切实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服务人民群众上来,把精力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进步上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努力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扩大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迟滞服务为高效服务,在服务中转变作风,树立形象。要倍加关注民生,倍加珍惜民力,倍加尊重民意,多办暖民心、稳民心、得民心的实事好事,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三)积极作为重实干。要坚持把抓落实作为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的中心环节,以目标责任考核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工作职权,精简办事程序,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政出多门等问题,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坚持大兴雷厉风行、高效务实之风,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深入实际解决问题,扑下身子狠抓落实。要坚持前移工作关口,下移工作重心,做到干部围着群众转,机关围着基层转,一切围绕发展转。要加大目标责任考核力度,坚持推行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间、定标准、定奖惩的“五定”制度,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各个突破,有效提高政府的执行力。要坚持认准的事情扭住不放,决定的事情一抓到底,确保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向群众承诺的事项掷地有声,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抓好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和省级政务信息直报工作。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提倡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
      (四)依法行政重规范。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扎实推进“五五”普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决策评估及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要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民代表的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推行政务公开,积极开展政风评议。
      (五)从严治政重廉洁。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筑防线、保廉洁、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推行“问责、问廉、问效”,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审计监督和经济责任审计,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狠刹铺张浪费之风,竭力降低行政成本。认真落实公务员处分条例,严格规范行政许可、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建设工程招投标、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的运行,严肃整治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教育和引导政府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以廉立身,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志丹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人民的信任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沿着党的十七大指引的方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众志成城,聚力跨越,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志丹而团结奋斗!

上一条: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条: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换届)


      

志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志丹县信息化办公室承办

电话:0911-6625188  网站标识码:6106250020

ICP备案号:陕ICP备13008539号陕公网安备 61062502000009号

志丹县社会事业大楼307室